杜氏祠堂
话说,宋神宗元丰年间(公元1078-1085年,距今930年左右),原来居于福建省莆田县鹊巷乡的青年才俊杜十郞,带着妻子李氏、儿子杜斯立和朱、蔡、杨、许、陈、李六个家丁,沿着武夷山脉一路进入潮汕,他们来潮汕可不是来玩的,竟然是来寻地定居的。
莆田住得好好的,为什么要来潮汕呢?那就且听我一一道来:
居于莆田的杜家是名门,京兆世家,杜十郞生于宋仁宗嘉祐八年,即公元1063年,距今954年,他是北宋名宰相杜衍的四世裔孙(取十郞之名,是其在堂兄弟排行第十)。名门之后,本来应去博取功名,可他却偏偏不喜仕途而热衷风水学,并师承当时大名鼎鼎的易学大师邵康节,经过努力,在风水学方面很有造诣,时人称他为“杜半贤”。
易学大师邵康节
福建莆田,一直以来是北方人民南迁而来的聚居地,四方云集,商贸繁华,至宋代时已是人烟稠密,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人口膨涨的危机,杜十郞已看出其中端倪,为子孙计,他决意迁出莆田,用他的“专业”知识去另寻佳地,于是,他把眼光瞄向潮汕地区。
潮汕平原
潮汕地区,即现在的汕头、潮州、揭阳三市区域的总称,其历史悠久,很早就有先民在这里活动,夏商周时属扬州西南的荒僻地,无政权建制,汉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设为揭阳县(意为从山旮旯出来见到太阳),隋开皇十一年(公元591年)以潮水往复为名,设潮州府,北宋宣和三年(公元1121年)辖海阳、潮阳、揭阳三县,是谓“三阳”,其居民大部分是先后从福建迁移而来,因此后来潮汕人也被称为“福佬”,潮汕话也叫“福佬话”。
杜十郞先是以“游学”之名到了潮州,在潮州他每天流连于山水乡野间,经过认真考察,觉得潮州虽属荒僻,但湖光山色秀美,是个好风水的地方,于是回到莆田,把考察经过和自己思路向其父亲禀报,父亲见儿子有意另觅乡土开基立业,是一件大好事,遂同意他的请求。
于是,杜十郎如本文开头所说,带着家眷健仆,背着行囊,沿武夷山脉,一路“寻龙”南下,最后越过汾水关,进入潮汕地区的饶平。
莲花山
初时,居住饶平新寮,过一段时间后觉得不满意,全家又搬迁至潮州洪厝埔,洪厝埔属莲花山麓,属丘陵山地,有其局限性,他还是觉得不满意,于是攀登粤东一峰独秀的莲花山,站在顶峰往下察看,最后看中山下一处平野,就用重金从张姓人手中买下这片田园,迁家眷到那里定居,并将原名白沙埠改为白沙铺,即现在的碧沙村。
平洋到底比丘陵地更有回旋余地,杜十郞便以白沙铺为依托,向四方发展,先后买下现在隆都后蔡乡外围的埔垅地几十亩,派随身带来的的六位仆人去开恳。住了一段时间,杜十郞仍觉得这地方并不十分理想。
现碧砂村
安居宝地在哪里呢?杜十郞只得继续寻觅。
寻觅,寻觅,这期间估计要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,终于,他心目中的宜居宝地找到了,那地方就是当时隶属于海阳县苏湾都的南洋(一说南阳,也叫莲阳),即今的澄海区莲下镇和莲上镇一带。
那个时候,南洋一带应是一片荒凉,估计杜十郞是这里的第一个开恳者。
海阳县苏湾都的南阳地区
我们现在也不难发现,南洋人聚居地那条宽约一公里绵延长达十多公里的地带,它地势高耸,平坦的滩地陡然而起,宛如一条“蛟龙”(南洋龙),尾摆溪南,头饮韩水。
按杜十郞的分析,这一地脉其实是从北方贯穿而南来的,它先托起一郡文峰即钟灵毓秀的莲花峰,然后再潜江过河,一直延伸到东陇河和莲阳河之间舒展结穴,龙脉沉雄,水环沙聚,东边大海无际,南峙背面而立,莲峰倚北高耸,周边良田沃野,风水绝无仅有,这正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佳地啊。
杜十郞找到这样的好地方后,大喜过望,于是把原来购置的田园转卖(保留碧沙),决定在此拓荒恳植,立乡创居,开始立足的地方选择了“龙头“”地段,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洲头,后来而又命其家人在“南洋龙”上中下社分别立足开拓,即今的涂城、兰苑、立德。
这样,这位博通书史、耕读传家、不喜功名而爱好青乌之学、又是显宦后人的杜十郞,以他的独特的眼光和锲而不舍的精神,创乡立业,成为澄海南洋杜氏的开基祖。
创乡南洋之后,杜十郞也年已老迈,他用自己的“专业知识”为自己选好了墓基,不久安然逝去,遗下一子五孙,其墓在澄海董坑白石山,墓前山坡宽敞,东望大海,坡下柏木如盖,前面五峰屹立,宛如应五房子孙之状,墓顶多奇石,左右边坑水澎湃,川流不息蜿蜒二里许,后来风水家都皆称此为福地,此墓例已外列入澄海文物志。
杜十郞过世后,随他来南洋定居的儿子杜斯立受职朝奉大夫,有五子,长子和次子居洲头仙头美和玟埕,三子居碧沙及麻湖钱东等地,四子居兰苑,后部分迁居普宁西陇、溪头,五子居涂城。正所谓树大根深,各各开枝发叶。
将近一千年的繁衍生息,澄海南洋杜姓人口已达几万之众,这期间人才辈出,如星河灿烂。而杜姓的渊源悠久,往上溯源,历史上更是出了很多很多的名人,其光辉历史也值得一书,下一篇将会跟你共同分享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